高成长产业债的诞生源于市场投融双方长期存在隔离。在利率中枢明显下行的过程中,投资机构收益率同步下降,长期遵循的“重城投、轻产业”的投资逻辑无法继续,甚至形成所谓“资产荒”的结构性欠配。与此同时,急需资金助力的产业类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形仍然存在。
在国内债券市场投融风格亟待变革的背景下,高成长产业债于2024年应运而生。截至6月30日,上交所累计已有53只高成长产业债成功落地,多地区、多类型企业相继完成创新性发行,金额合计373亿元;同时年内已有80余家非银机构参与该产品投资,高成长产业债已成为各类投资机构增厚收益的重要选择。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元富投资,上交所将推动产品常态化发行,力争年底高成长产业债发行规模达到百只。
为打破产业企业融资壁垒,解决中长期债券发行难度大的问题,上交所建立了全链条的高成长产业债服务团队,对有良好偿债意愿和信用记录、无财务造假的实体企业,创设“交易所搭台,市场主体唱戏”的服务模式。
具体来看,上交所一方面推动中介机构优化产业企业立项标准,鼓励证券公司积极承销产业企业债券;另一方面设计多层次投融对接支持机制,帮助投资机构增加对企业的了解,挖掘产业企业的投资价值,努力为产业企业营造更友好的融资环境。
此外,为全面提升投资机构信心,着力解决投融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息披露上,高成长产业债要求发行人以偿债能力为核心,提高临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针对性,鼓励发行人通过高频次披露核心财务数据指标或强化行业特定信息披露提升人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与偿债能力。
在投资者保护上,高成长产业债需要设置投资者保护条款,条款内容上鼓励发行人提前了解潜在投资者意向,有针对性约定契合发行人信用特征的内容,例如,通过财务事项承诺表明业绩目标,通过限制性承诺约束核心资产转让,或通过增信担保提高兑付安全性等。
在二级市场建设上,上交所引导主承销商为其承销的高成长产业债提供做市或询报价服务,发挥做市商市场价格发现元富投资,提升债券的二级市场流动性,让投资者“投得进来,退得出去”。
倍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